18333819520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盟市新闻乌海
当冰冷的桥洞遇上斑斓色彩,当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邂逅鲜活创意,一场奇妙的空间蜕变就此发生绚丽的彩绘为桥洞注入艺术灵魂,每一笔勾勒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别具匠心的桥下口袋公园,将休憩、娱乐与文化融入其中,让原本闲置的桥下空间化身市民的活力天地。从桥梁到彩绘,从彩绘再到口袋公园,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城市的温柔巧思。这里,是艺术与生活的交融,是城市角落里藏着的惊喜与温暖。
4月19日下午,乌海市第七中学东侧的口袋公园里,悠扬的萨克斯声音划破静谧,《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如涓涓河水流入在场的每个人心中。吹奏者闭着眼,指尖在按键上轻盈跳跃,将对祖国炽热的爱揉进每个音符,深沉而绵长的曲调在人们心中回荡。“此曲、此景是多么相映呀。”坐在一边的李金花说,“和煦的春风、蔚蓝的天,加上漂亮的公园,我们每个人听了这首曲子,由衷地想说我爱你祖国。”
这座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桥下空地建设的口袋公园。该园由南至北呈带状分布:最南侧有广场、景观花坛、艺术廊架,让人们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中间城市道路两侧的空地被建成停车场,方便人们停放车辆;路北侧的桥下建有笼式足球场、街头篮球场、滑板场,人们在这里可以尽享运动的酣畅淋漓附近居民陈立好指着公园东侧的栅栏介绍,这里的地面落差比较大,稍不留神就会摔跤,有关部门很快安装了护栏,并在中间设置了出入口和台阶,方便住在东面的居民来游园、锻炼。“我儿子很喜欢打篮球,以前总要到2公里外的一个篮球场,距离远不说,我也常担心安全问题。”陈立好说,“自从桥下公园建好后,篮球场离家很近,孩子出来玩,特别方便,我们也特别放心。”
随着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的建成通车,沿途曾有不少不规则的建设用地、拆迁区被充分的利用,除了设计改造的口袋公园外,桥下不少空地被规划建设成停车区,方便周围群众停车。
在甘德尔互通立交桥下记者看到,桥下的空地不仅被硬化美化,还施划了停车位,许多车辆也在这里享受到了独有的清凉。“我们小区停车位有限,人们常常是停了车就不敢再挪动。桥墩下有了停车场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走几步路就有停车区,再也用不着急吼吼地赶回去抢车位。”居住在新联邦学府佳苑小区的徐丽雅说。
无独有偶,在乌海青少年生态园游玩的市民李立山和记者说,他很喜欢到这里爬山,最苦恼的就是停车位难找。“不远处就是恒大绿洲小区,小区外停车难不说,就连生态园附近的路两侧也停满了车。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的公路桥建成后,桥墩周围有很大一片空地,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平整、硬化,建成一个大型停车场,停车和出行都很方便。”他说。
桥下乐园还有很多,如滨河生态园的高架乐园,它就是建在乌海湖大桥下的一块区域。彩色的手绘、炫酷的人物让桥墩立面瞬间变得“潮”起来;高低不平、有急有缓的场地引得轮滑、滑板、平衡车、自行车等爱好者轮番来炫,他们在这里滑行、跳跃、旋转、翻腾“以前玩滑板只能在一些平坦的场地或者自创场地,自从高架乐园建好,我们一伙人经常相约来这里竞技。”前来体验的小张说。
从冰冷桥洞到活力乐园,彩绘与欢笑交织,艺术与生活共舞,每一寸空间都诉说着温暖与希望,见证着城市烟火里的诗意生长。
喧嚣的城市中,当颜色单调、枯燥乏味的桥台、桥墩、桥体、桥洞披上多姿多彩的“外衣”,无论是久居乌海的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会被别具风格的墙绘、浮雕、涂鸦所吸引。
海勃湾区学府东桥下的桥体两侧,一幅幅以雕塑形式展现的作品让人目不暇接。驾车向西一出桥洞,桥下两侧护坡上形态各异的泥塑红嘴鸥“漫天飞舞”,曾经灰扑扑的毛石墙面被描绘得五彩斑斓:蓝天、白云、沙漠、湖泊,栩栩如生的红嘴鸥翱翔其间,它们或展翅高飞,或恩爱嬉戏,或捕食喂养,一二独立,三五成群,构成了一幅生态乌海的美丽画卷。站在桥边,仿佛能听到鸥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学府西桥下,14根立柱彩绘着鸟、兽、太阳神等古朴端庄的桌子山岩画。桥体护坡两侧一幅是以动物、森林为主题的泥塑立体画卷,太阳、宫殿、巨石、树木、飞鸟、走兽,画面热闹却和谐共生,是家园,又似梦境;另一幅泥塑仿照乌海特殊地貌,展现出一幅集岛屿、渡船、鲤鱼、集市、浪花、湖泊、祥云等多元素的画面,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江南水乡的风情。夜晚,两幅画卷在灯光的映照下分外抢眼。
“单调的水泥色桥墩、护坡有了色彩的加持,变得活泼。坐公交车经过这里,最先看到的是粉刷一新的桥上的保护栏杆,接着就是各色画卷人们在车上愉悦地谈论着墙体绘画,聊着城市变化,感受着朝气蓬勃的一天。”市民张雪梅说,“近些年,不仅公园、绿地、居民小区里的彩绘多了起来,就连灰扑扑的桥梁也有了色彩,城市似乎也多了活力。”
乌海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工程科工作人员和记者说,学府东桥是包兰铁路与海达街交会处的公铁立交桥,桥梁建成年限长,护坡毛石自然风化、起砂,覆盖彩色涂料后有隔绝空气、延长常规使用的寿命、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施工时,在保持毛石墙原始肌理的同时,局部辅以泥塑造型,增加图案的立体感。红嘴鸥泥塑施工时要求外形和着色要按照1:1比例真实还原,并与沙漠、天空背景形成较好的视觉冲击。
从设计到建造,从功能到美学,桥梁是乌海市精品城区建设的点睛之笔,桥洞文化则串联起城市的文化脉络。
建南桥下,行车道两侧及桥洞壁上,书法、水墨画、篆刻等作品在洁白的墙体上一一呈现,行至其间仿佛被墨香浸润,让心灵得到升华。海北桥下,藤蔓延绵、绿叶拥簇,各种形态的葡萄果串错落有致地点缀于藤蔓之间,营造出一幅丰收喜庆的长廊画卷。最中间的桥墩立面上,砂石为墨,勾勒出江山巍峨,青灰山石与莹白云海交融,尽显磅礴山河的雄浑与秀丽。“这是采取高强度喷砂的砂石彩画,名为《江山多娇图》。我负责设计、配料,施工时,徒弟王彩霞、焦录明等年轻人上架干活儿,我在下面把关、监督,前后耗时半个多月完成。另外我们还负责打造了沃野南路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的桥体立面砂石彩画《万山红遍》。”设计、施工负责人卢云山说,“乌海市打造的桥洞文化如果只是匆匆一瞥,便会错过墙面彩绘精彩的内容和故事,唯有驻足细品,方能触摸到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文化肌理。”
记者从海勃湾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先后对建南桥、海北桥、林荫东桥等6座桥开展桥洞文化建设。设计时依托现有基础,结合墙体、栏杆实际结构,采用喷砂、雕刻、泥塑等艺术工艺装饰,融入葡萄、岩画等地方文化特色,以银灰白、深棕、土黄、明黄色为主色调,打造出具有文化渊源的立交桥长廊。海北桥以“葡萄美酒”为主题,海达东桥以“大漠苍穹”为主题,建南桥以“书法之城”为主题,林荫东桥以“徽韵”为主题
在乌达区,铁路西立交桥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还记录着乌海几代人的奋斗故事。曾经光秃秃的水泥桥洞如今被10多幅展示乌达区历史发展和展望未来的图景取代,桥洞变得赏心悦目又蕴含深意。这里的彩绘以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为主题,去往五虎山矿区方向彩绘了6幅乌达矿区从人工采煤到今天现代化开采的图案,表现乌达地区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去往乌达城区方向选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大数据时代”等内容为主题,描绘了乌达区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
铁路西立交桥桥洞两侧图景提炼了乌达区半个多世纪以来煤炭工业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规划,仿佛穿越于乌达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附近居民李三根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在煤矿工作,彩绘中下井挖煤的样子不由得让人忆苦思甜,感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市民许鑫说:“我们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这里,原本灰秃秃的墙面成了美丽的风景,为枯燥的路途注入了无限活力。”
每一道刻痕、每一幅彩绘,都是城市发展的注脚,桥洞文化,正成为城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赵荣)
beplay登录入口
地址:河北省安平县逯庄村南
手机:18333819520
网址:www.nbshuntu.com
邮箱:
2743745544@qq.com